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小说书店 www.xssd.net,最快更新愚孝男他重生了[七零]最新章节!

    第一百四十二章

    杨继西和孙桂芳听到这话, 也跟着在那排队,轮到他们的时候, 那男人问:“你们拿来的是什么?”

    “是铜板, ”孙桂芳拿出来给他看了看,“怎么收的?”

    “一个铜板一毛钱。”

    男人道。

    孙桂芳和杨继西对视一眼,二人笑着说只是想过来问问价, 麻烦他了。

    接着也没看热闹, 直接回了家。

    杨二奶奶听到说一个铜板才一毛钱,顿时觉得他们没卖是对的:“留着, 也算是老物件, 给孩子看个新鲜, 一毛钱太少了。”

    “留着留着。”杨二爷爷也说道。

    “成。”杨继西点头。

    下午他去镇上铺子看了看, 因为房子有点漏, 所以刘章他们一家三口在除夕夜祭祖后, 便暂时搬到铺子上住着,等过了年就回去收拾收拾房子,现在家里有点钱, 把房子弄好些也不错。

    杨继西是怕有他们的信, 结果还真有, 王成功看见他便冲他招手, 接着拿出两封信递给他:“昨天下午到的。”

    “谢了王哥。”

    杨继西笑道。

    在铺子上吃了午饭后, 杨继西揣着信又回了生产队,这两封信分别是李成杰和文知青寄过来的, 里面除了信外, 还有钱。

    文知青的书店生意不错, 年底分红,他们有一百二十六块钱。

    李成杰那其实没有一年, 才几个月,但为了新年新气象也好算账,所以把这几个月的分红也算出来了,一共五百八十六块钱。

    “看来服装厂的生意确实不错。”杨继西笑道。

    “是啊。”孙桂芳又把钱数了一遍,接着交给杨继西放在空间里。

    今年他们给四位老人一人封了六十六块钱,孩子们的红封也是五毛一个。倒不是他们装大,是杨继春他们给嫣嫣的就是这么多,他们自然不能让姐姐妹妹们吃亏的。

    “姑姑来了,在大爷那边。”孙桂芳又道。

    杨继西有些惊讶:“我还以为今年也不会来呢,她一个人来的?”

    “和姑父一起,瞧着都是笑眯眯的,”孙桂芳想了想,“对我态度也好,还问我们家生意咋样,我总觉得是冲着小卖部来的。”

    “咱们铺子都开了,她可能是想借钱,要不就是也想开铺子。”杨继西说。

    “反正不管怎么样,娘都说先别接茬。”

    “娘说得没错。”杨继西点头。

    杨姑婆确实眼红杨继西他们的杂货铺,本来今年也是不打算来的,毕竟之前丢了那么大的脸,但知道杨继西他们生意不错,杨姑婆便跟着杨姑父一起来了。

    原本要跟着过来的二儿子,这次便没过来。

    “当初我就觉得继西是个有本事的,瞧瞧人家现在,那铺子生意可好得不得了哦!”

    杨姑婆这会儿还在那头戳杨老婆子的心,“就说除夕前一天正好是赶集,好多人都在他们铺子买东西呢!二哥二嫂,还有继西他们夫妇四个人呢!都忙不过来,你们说那生意得多好!”

    她伸出手比了个四,接着又问杨老婆子,“你后悔不,把一个金娃子给过继出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有啥后悔的,儿孙自有儿孙福嘛,”杨老婆子皮笑肉不笑地说道,“倒是我听说你那小儿媳妇,给你生了一个孙女?”

    不就是戳心窝子吗?谁不会啊!

    杨姑婆扯了扯嘴角:“孙女怎么了?我可不像有些人,是个重男轻女的,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不认自己,那是个什么滋味?怕是只有某些人自己知道。”

    “某些人”深深吸了口气:“这虽说不要重男轻女,可这孙女以后长大了,到底是别家的人,他姑啊,你就一个孙子吧?这可不热闹,瞧瞧我们家,三个孙子,以后兄弟齐心,那咱们杨家祖宗在下面瞧见了,不得高兴啊?”

    “哎哟,你咋还封建迷信呢?要不得要不得,”杨姑婆轻哼一声,又问道,“听说继东他们出外地干活了?一个月多少钱啊,你们都这把岁数了,他们咋还放心出去呢?”

    “一个月二十多块钱呢,”杨老婆子有些骄傲地挺了挺背,“我和福娃爷爷身体也不错,让他们在外面多干几年,回来盖房子,眼瞅着狗蛋也十三岁了,再过几年就能议亲。”

    “一个月二十多块啊,”杨姑婆连忙追问,“在哪里啊?还缺人吗?我问大嫂继康在哪里,她就是不说,咱们关系好,你跟我说说,我也让我家那几个出去干点活。”

    “这我不知道,”杨老婆子矜持一笑,“我哪里记得住地名啊,要不你等他们回来再问?”

    “啥时候回来?”

    “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杨姑婆:……

    这边杨姑父倒是知道了,他见杨姑婆和杨老婆子面对面也不说话,便把人叫走:“去继西家坐坐。”

    “欸。”杨姑婆应着,起身瞪了一眼杨老婆子的脑瓜子后,才跟着杨姑父走的。

    杨老婆子看着他们的背影冷哼一声道:“还想跟我们继东一起干活儿,想得美!”

    “这大过年的,你别搭理她。”杨老汉从旁边过来道。

    “我也没搭理啊,”杨老婆子把怀里想要下去玩儿的福娃放下,“我可知道她打了啥主意,不就是想借钱吗?”

    “你咋知道是借钱?”

    杨老汉好奇问道。

    杨老婆子啧了一声:“听说他们家有个亲戚,是纸厂的,要退休了,那人又没有儿子,女儿呢又怀着孩子,女婿本来就是纸厂的,所以那名额就出来了,想卖给他们家。”

    杨姑父确实有借钱的意思,杨姑婆则是想要借钱开铺子,她觉得进纸厂一个月拿的钱,肯定没有开铺子来得多,而且开铺子那钱是进他们二老口袋里的,安全得很。

    这要是儿子进厂,那得来的钱,可不一定全给他们的。

    在去杨继西他们家时,杨姑父在小菜地那把杨姑婆拉住:“就按我们来时说的,借钱给儿子把那个纸厂名额拿下,别想着做生意了!这做生意是人人都能做的吗?别这么天真。”

    “可继西他们的生意做得多好啊!再说,这工作给谁啊?给老大,老二老三不乐意,给老二,老三他们也不乐意,你说这事儿怎么办吧。”

    杨姑婆摊手。

    “先看他们借多少吧。”杨姑父也犯难了。

    到了这边,杨继西他们也还挺热情地招呼着,拿出瓜子花生水果糖啥的给他们吃。

    说着说着,就进入了正题。

    “是这样的,我们家有个亲戚,他呢马上就要退休了,在纸厂,那不就有个名额,我们想买下来,这还缺点钱,继西,你们能不能借点钱给我们,我们有钱了一定尽快还的!”

    他们知道这个家管钱的是杨继西他们后,借钱也不单独找杨二爷爷他们了。

    闻言,杨二奶奶先道:“不是我们不借啊,这去年为了开铺子,我向我哥哥他们就借了不少钱,昨儿去拜年,才把钱还了一大半,这还欠着不少呢,手里实在是紧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姑父,”杨继西说,“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生意,所以难免进货啥的,有些没分寸,钱就花多了些。”

    闻言,杨姑父也不好说啥,只是叹了口气:“做生意,确实难拿捏好。”

    杨姑婆本想说话,被他瞪了一眼。

    “那名额多少钱啊?”

    杨二爷爷问。

    “这个数。”杨姑婆快速伸出三根手指。

    “三百?”

    孙桂芳问。

    杨姑婆一笑:“三千。”

    “啥?”

    杨二奶奶惊呼,“咋这么贵?”

    杨姑父嘴角一抽,本来是两千的,咋变三千了?可他这会儿开口也不好了,只能沉默着。

    杨继西扫了一眼他的神情,微微一笑没说话。

    “这有啥贵的,过年过节都会发肉呢,”杨姑婆道,“我们还差两千,多的借不了,一千五能行吗?”

    “顶多二百,”杨继西说,“多的拿不出来。”

    “我好歹是你姑姑,你现在发财了,就这么对你亲姑姑的?怕是你们年底生产队分红也不止二百块钱吧。”

    杨姑婆有些生气道。

    杨二奶奶闻言收起笑:“那一分钱也没有,你们找别人借吧,行了,我们也不留你们吃晚饭,左右你们也没来我们家拜年,请走吧。”

    “你!”

    杨姑婆一愣,接着满腔怒火,还没骂出声,就被杨姑父拉走了。

    “别说了!”

    杨姑父只觉得丢人,明明只准备借五百块钱的,结果老伴儿一开口就是一千五不说,说话的口吻不像是借钱的,倒是像要钱的,这搁在谁身上也不乐意借钱啊!

    “他们就是看不起我们!以前哪里敢这么跟我们说话的?”

    杨姑婆气得很,还推了杨姑父一把,“你也是,咋就向着他们呢!”

    “是你胡搅蛮缠!明明只差五百,你怎么好意思说一千五的?”

    杨姑父比她更气,“我看这钱是借不着了,你就等着儿子怨我们吧!”

    说完也不等她,直接进了杨大奶奶家。

    杨姑婆站在院子里,寒风吹着脸庞,怒火渐渐被吹散,接着就是慌乱与后悔,她赶紧追上去。

    等第二天他们走的时候,没有一家借钱给他们。

    杨姑父叹了口气,还是去给杨二爷爷他们告了别。

    二人回到家时,几个儿子儿媳妇面含期待地凑上前。

    结果杨姑父颓然地摆了摆手:“被你们娘给毁了,啥也没借到,还得罪了人。”

    “娘,你又干啥了!”

    老大忍不住质问道。

    杨姑婆眼神闪躲:“是他们不想借,说什么没钱,还说只有二百,那不是打发叫花子吗?”

    “二百那也行啊,”大儿媳妇也忍不住道,“咱们就差三百了,我娘家那边能借五十。”

    “我娘家那边也是五十。”

    “这不就不差多少了吗?”

    “是啊,娘,你咋又把人得罪了!”

    面对他们的指责与失望,杨姑婆有些无措,要说以前她确实厉害,把儿子儿媳妇都管得死死的,可这两年三个儿子都成了家,有了自己的孩子,当然也有了小算盘。

    渐渐地就不怎么听她的了,现在出了这事儿,杨姑婆心里有些慌,不会落得和狗蛋娘他们那样的下场吧?

    “行了,你们都去老丈人家看看,能不能多借点,我再去找找你们叔叔伯伯。”杨姑父这么说道。

    于是除了杨姑婆外,其余人都出去了。

    就连孩子都没放在家里。

    杨姑婆看着空荡荡的堂屋,一时间有些难受。

    今年茶林和花椒林都会出成果了,杨继西在初八这天,跑到茶林看有没有新芽。和他想到一块的人不少,上去的时候一个人,下来的时候是一群人。

    杨继康家的承包地今年少一个人,所以杨继西他们今年要忙一点,把自家活儿干了,就去杨大爷爷家地里帮忙。

    杨幺妹要回家请人修一下房顶,所以孙桂芳就去守铺子了。

    春暖花开,田家岗生产队也迎来了第一波采春茶,队长也怕汉子们没轻没重的,采不出好春茶,于是选了几个小媳妇儿去采茶。

    这刚入春,茶叶就摘一点尖,这可是最好的茶,能卖五块钱一两呢。

    所以被选中的人采摘时也十分小心,杨二奶奶打完猪草,就带着嫣嫣去看她们采茶,有时候过去的时候,还能听见她们唱歌呢。

    嫣嫣也跟着学唱,回家唱歌给杨二爷爷和杨继西听。

    杨继西把她抱起来:“好听,等妈妈回来,记得唱给妈妈听。”

    嫣嫣点头:“好。”

    花椒树今年长得也很好,没有生虫了,这对队里来说是一件喜事,毕竟打药也是费钱的。

    等把杨继康他们承包地的活儿干完后,杨继西他们也能歇几天了。

    而杨继东他们去年年底寄信回来说不承包了,除了狗蛋偶尔会去上工做点能干的活儿外,倒也没人上工,买盐啥的都是来杨继西他们这赊账。

    杨继南他们还好,分出去了,所以有没有粮食都无所谓的,反正也不会分给他们。

    但是杨继北他们就不行了。

    毕竟家里就靠着他们工分吃粮食,那肯定是不够的,自己分到的粮食也少了,可大哥大嫂在外面赚回来的钱,却不见得会分给他们。

    “这是?”

    杨继西刚把杨二奶奶和嫣嫣送到镇上,吃了午饭才回来,见杨继北忽然上门提着酒找他喝,有些疑惑。

    “有点烦。”杨继北道。

    “行,进来吧,爹!继北来了。”杨继西冲猪圈那边喊了一声。

    “欸。”杨二爷爷应着,把猪圈打扫干净洗了手后便过来了。

    杨继西给他倒了半碗:“不能多喝啊,不然娘要是知道了,我们都得完蛋。”

    “行,”杨二爷爷满足地接过碗喝了一口后,拿起桌上的花生一边剥一边看向杨继北,“又是咋了?”

    杨继北有些羡慕地看了二人一眼,这才道:“我昨天回家背粮食,知道给了我多少吗?”

    “十斤?”

    杨继西问。

    杨继北摇头:“八斤,我们三个人,给我们八斤棒子面,你们说这日子还能好好过?”

    “你大哥大嫂没上工,整个家,就靠你们夫妻的工分换粮食,那是得小心分,不然熬不了多久。”

    杨二爷爷说。

    “我就怕熬过去了,大哥他们拿着钱回来却没我们的份。”

    杨继北扯了扯嘴角,喝了一大口酒。

    “那肯定是没有的,”杨继西道,“我看你们啊,也别把年底分的钱拿出来了,工分直接挪走,彻底分家算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爹娘就是不愿意啊。”杨继北叹气。

    “以前不愿意,现在你要和大哥他们分钱了,你说大哥和爹娘还不愿意吗?”

    杨继西的话让杨继北陷入沉思,接着闷下那半碗酒大声道:“有道理!”

    于是没几天,杨老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